年底之前,總有大事發生。去年底是康恒、博世科、中持等好幾家公司“混改”,今年底則是環保新“地方軍”成立。
12月28日,云南省政府新組建4家省級國資集團,其中“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”榜上有名。
據《環保圈》統計,今年以來,國內已經有廣東、四川、安徽、云南4個省份組建了自己的省級環保集團。加上以前的,目前國內范圍內已經有14家省級環保集團了。
環保產業“地方軍”崛起,將給整個行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?民營環保企業又應該如何應對這一新局面呢?
12月28日,云南省一口氣就組建了4家省級國資集團。這4家集團分別是:云南省綠色城市更新集團、云南省健康產業發展集團、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、云南省綠色能源產業集團。之所以組建4家集團,是云南省委、省政府完整、準確、**貫徹新發展理念,把握云南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面臨的新機遇、新優勢,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,持續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,構建現代經濟體系過程中實施的重大舉措。說白了,就是面對新格局、新機遇,國企改革的新調整。其中,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是定位是“云南省環保領軍企業”,它立足于省政府賦予的新功能定位,重點整合省內生態環境保護、污染防治、資源循環利用等優勢企業及資源,聯合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發展與轉化實施主體,持續深化改革,實現高質量發展。它跟其他省級環保集團*大的不同,就是還有參與“一帶一路”的功能。公開 信息顯示,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將在自身現有資源基礎上,結合云南省環保產業發展規劃,**參與云南省高效節能產業、資源循環利用產業、先進環保產業;按照國家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積極參與南亞、東南亞國家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。這意味著,如果能夠與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合作,企業還將有機會“走出去”,參與到南亞、東南亞的環保項目。據介紹,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將在保持原水供應、自來水供應、污水處理、黑臭水體治理、河道綜合治理等涵蓋水務行業全范疇的“大水務”模式的同時,深耕工業危廢處理、醫廢處理、污泥處理、養殖糞便、園林垃圾、餐廚垃圾處理及垃圾焚燒發電等業務,逐步拓展縣域生活垃圾及多類型有機固廢協同處置、存量垃圾填埋場陳腐垃圾處置、新能源電池循環再利用、綜合型循環經濟產業園、污水處理提標及敏感水體保護等新業務領域。在《環保圈》看來,這些新拓展領域,比如存量垃圾處理、新能源電池循環利用等,都將是民營環保企業參與的機會。其實,早在今年7月,云南省即將組建省級環保集團的消息就已經透露了出來。當時,云南省發布《云南省“十四五”環保產業發展規劃(征求意見稿)》,其中提到,要推動成立云南省環保產業集團。以云南省環保領域重大需求為導向,整合省內生態環境保護、污染防治、資源循環利用等優勢企業,支持環保產業國有企業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,積極推進組建國有控股的環保產業集團。而根據《環保圈》統計,今年以來,國內范圍內已經新成立了4家省級環保集團了。3月18日,經廣東省人民政府、廣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意并批復,原廣東省廣業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“廣東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”。新成立的集團資產總額近600億元,員工2萬余人,全資及控股二級企業13家,控股粵桂股份和宏大爆破2家A股上市公司,擁有4家省級設計院、9家省級科研院所和廣東省環保研究總院、廣東省廣業裝備科學技術研究院兩大新型研發機構,可謂實力強大。早在2019年,其前身廣業集團就位居廣東省企業500強前列,企業主體信用評級為AAA。8月10日,四川生態環保集團在成都揭幕,它以四川發展環境投資集團為主體,蜀道集團、川投集團、省能投集團、省國資經營公司以權屬生態環保資產作價入股。雖然剛剛成立,但四川生態環保集團的資產總額已經超過了300億元,凈資產超100億元,還號稱是“國內頭個業務覆蓋氣、水、固全要素污染治理的省級生態環保集團”。11月18日,中國中鐵、中交集團與安徽省鹽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,決定在安徽鹽業集團的基礎上,籌組安徽省生態環境產業集團。根據組建方案,新的安徽省生態環境產業集團注冊資本將達50億元以上,其中安徽省級國有資本持股55%左右,占大股東。它就是福建。今年8月,在福建省三明市國資委網站發布的一篇文章《市投資集團:從三方面發力積極培育環保產業》中,提到了一句“積極融入省環保設計院即將組建‘省生態環保集團’戰略布局”。這樣一來,大家才知道,原來福建省環保設計院正在組建“福建省生態環保集團”。越來越多的省級環保集團,已經成為環保產業的一股新趨勢,環保產業“地方軍”崛起了。